查看次数: 94 01-13
坐标:北京 霄云路
团队:四十人左右
关键词:在线教育 公益 趣味视频
适合人群:关注在线教育 热爱学习 热衷公益的小伙伴
融资情况:A轮
一个是哈佛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一个是美国杜克大学生物、教育学、心理学毕业,一个是前创新工场团队主管,这样的三个人组合到一起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当技术遇见教育。
光合新知是一家致力于创造完全不同的中小学在线学习体验的互联网公司,结合多背景交叉学科,做颠覆式在线教育产品。光合新知是由杨临风、朱若辰、李诺三个背景丰富的八零后年轻人联合创办的,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试图让技术更好地实现教育,满足真正的“学习”需求。
多背景说的是团队,产品团队来自百度、微软、创新工场能一线公司,专业背景丰富,包括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互联网产品、动画设计等;产品的颠覆性,体现在产品结合前沿的学习理论,将技术与教育结合,但并不满足于只能题库和在线视频,而是在当下浮躁的网络市场中踏踏实实做内容。
将知识变的更加有趣,或者说是“还原知识本身的乐趣”。
“比如我们在做的初中数学,一方面把数学跟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来解释为什么它会成为一个数学公理,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和逻辑联系的,而不是干巴巴的一句话、一个知识点。”光合新知的创始人兼CEO杨临风说。
在光合新知创办之前,团队还组建公益组织阳光书屋,两个机构所做的都是和教育产业相关的事情。
目前光合新知承担着产品开发及创收的任务,阳光书屋在继续做着农村学生教育,从这样的模式中不难看出,光合新知作为一家教育企业的纯粹性,即所谓好的企业就是在解决社会问题,除了其本身的企业属性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阳光书屋也是在为光合新知实践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光合新知,阳光书屋也可以专注其所作的公益事业,就像杨临风所说:“只要光合新知还继续存在,能够继续把产品源源不断地做出来,阳光书屋那边也会有更多的资源,能够更多地用到农村学生的教育服务上。”
这是一个专注做教育的互联网公司,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爱心的团队。如果你同样对公益、对教育有热情且具有极强的学习驱动力,不要错过光合新知。
周伯通:目前主要做的课程是什么?
杨临风(CEO):目前是把初一和初二上学期的内容做完,我们的加速度会保持这个品质继续往下完成整个初中三年的课程,然后再拓展到其他的学科。
周伯通:团队成立了四年多,但是洋葱数学做的并不久,之前在做什么?
杨临风(CEO):之前是在做公益,我们从本科开始就在筹划一个叫“阳光书屋”的公益项目,给农村学生提供数字化的教育。农村学生实际上缺少很多软性资源,比如师资。我们就在想能不能通过一些可复制的东西帮助他们系统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到了2013年下半年成立的光合新知,然后引入投资,才开始扩大规模,陆陆续续开始做起来。
周伯通:阳光书屋和光合新知是什么关系?
杨临风(CEO):目前,阳光书屋和光合新知是两个独立的机构。阳光书屋在继续服务农村的学校,光合新知的软件和课程内容免费提供给阳光书屋给农村学生使用,算是两个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互补。不过两个机构的运营和财务都是独立的。
周伯通:从阳光书屋到光合新知,都是在做和教育相关的事情。
杨临风(CEO):对,这两件事从初衷到现在发展的目的,都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教育,也让教育更有趣,更高效。让学生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个性化、自主化地学到一些东西。所以从本质上来讲阳光书屋和光合新知做的都是一件事。
周伯通:什么样的人才比较吸引你?
朱若辰(课程总监):看我们现在的人就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人(笑)。具体要求各个部门可能不一样,大体上要求是要有点理想主义,要有小情怀,思想上不靠谱,但行动上靠谱。我们各个部门,大家都是想法比较多,表达能力比较强,最关键是认同团队的价值。
李诺(CTO):我们比较看重人对技术的专注,以及他的速度,也就是效率。毕竟我们是一个创业团队,希望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适应这个团队,跟我们一起去不断试错、调整,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这里部分前端、后端,都是全栈技术。
周伯通:团队有什么特点?
朱若辰(课程总监):我们团队很扁平化,扁到不能再扁。我们每两三个星期都有全体分享会,各个部门对于目前和未来规划进行分享。这样的环境能够保持不论你在哪个部门,对于整个公司的情况你都能了解、学习到。
李诺(CTO):团队的最大的特点是学习能力。比如我们技术团队,我们这个技术站的迁移非常快。
周伯通:你是团队元老级的人物了,谈一下工作感受?
李诺(CTO):很庆幸加入到这个团队,在这里,你能看到它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每一次它的成长都超过你的预期的时候你会很庆幸,也很荣幸。
周伯通:你是哈佛毕业的,是什么吸引你来这里?
李一凡(讲师):我和临风是同学,我在美国的时候,有帮临风做过一些视频课程相关的事情,正好目前我在工作转换期,有这样的一两年的时间,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思、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事情,于是就回国来这了。